序
——简述师鸿的书画艺术
“观师鸿画马,如阅天下马,百态千姿,形神各异。或万马奔腾,动地而来;或晴空卷雪,黑白相问;或春光璇妮,交颈偎依;或舔犊情深,世间至爱;或长风嘶鸣,悠忽而至;或奋蹄疾驰,绝尘而去。
盖其取意,或喻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或喻少年得意,昂首天外;或喻天马行空,独往独来;或喻万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呜呼!师鸿旨趣,皆在斯义,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天行健、君子宜白强不息,龙马精神即此。夫以马喻人,以马喻义,其砥砺之意,非惟一人,而实我中华民族也”!
这是学者诗人对师鸿画马的理解与赞美。师鸿以画马饮誉画坛,他在几十午的笔墨探索中,对画马等科目的研究可谓费尽“移山心力”,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探索。
师鸿在研习前人技法与作品过程中,进行了细致的研究。从顾恺之画马中的“游丝描”,到以唐代曹霸、韩干为代表的“线描法”的延伸;从宋代李公麟的“线描勾勒技法”,到元代赵子昂、赵仲穆,任仁发、任子昭父子的“勾勒渲染法”的推进;从清代郎世宁等人的“渲染法”,再到现代徐悲鸿的“大写意大落墨的勾勒技法”的变革;师鸿都做了系统地研究与实践,他在揣摩前人画马真谛的基础上,摸索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写意画马技法——写马技法。
针对画马,很多画家曾坦诚地说为最难描绘之画种,特别是徐悲鸿结联中西合襞,已将大写意画法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,“鞍马画科”确实需要求发展和进行新的尝试,而师鸿亦将传承民族艺术,弘扬悲鸿精神作为自己艺术的至高追求。
在探索写意马新的技法过程中,他采用书法入笔、行笔的线条手段,展现马的外貌与肌骨,将书法艺术中的提、按、转、折、顿等笔法投入到马关键部位的线条中,然后采用大的墨块展现马的体积与厚度,并对马头等部位进行了大胆的简化,用笔力道深厚,笔墨酣畅,水墨交融,其作品气势宏大,英姿勃发。
在师鸿的画马技法中,他首先运用线条找出马的外貌,然后运用积墨、破墨等墨法展现马的构架与体积,改变了前人写意马的创作过程,形成了自己的技法特点。从艺术角度而言,这种尝试无疑是成功的!因为过多地运用线条造刮,画面将失去稳重,作品将显得屑乱乩与琐碎,而过多地运用墨块,作品则狂媚与失意。只有这种勾勒与渲染,线条与墨块的平衡,才能真正体现写意马奔放而不狂媚,致微而不琐碎的风貌。同时,他遵循徐悲鸿大师多表现野马的特点,来注重表现马的风骨,并利用书法线条的力度求其马的精神筋力,强调“善观马者,必求其精神筋力;精神完则意出,筋力劲则势在”的精神本质。同时,他亦注重气质、学养、胸襟的内在修炼,行万里路读万卷书,足迹踏遍祖国名山大川,来以开阔胸怀,得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画马。从锡林格勒地区的蒙古马,到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,从新疆的伊犁马,到祁连山脚下的山丹马,他均做了系统地写生与研究,以形成自己的心法,得以超脱物象,使观者有“天马来兮从西极,奔万里兮归有德”之感。同时,他亦研究中华民族关于马的历史: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严整,霍去病墓前石马的浑朴亲切,汉代画像石、画像砖的丰富表现,马踏飞燕的神采飞扬,敦煌壁画天马彩绘的报云追风等,这些古老文化的积淀,都迸发了他涌动的创作激情,使他不知疲惫地投入到马的研习中,经受住了艺术探索里程中的千辛万苦。同时他的作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,来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。香港回归的书法作品以及为香港回归所创作的《骏马回归图》,海峡两岸艺术家交流过程中创作的《思源图》都具有很深的爱国涵义。“骏马本是天上龙,冲破玉厩下九重。历代神骏扶明主,血染江山国太平。喜逢华夏中兴日,八骏奔腾气势雄”是其《八骏图》中所赋的诗章,显示了其期盼祖围强盛的美好愿望。“不惜千金购骅骝,妙笔传神世难求。莫道点镜龙破壁,悲鸿直可继僧繇”,“悲鸿画马贵有神,一扫千古厩马群。嶙嶙铁骨超凡气,一往无前托英魂”的诗句,体现了其借古开今,尊师尚德的东方哲学思想与诗人气质。
师鸿也很爱画鸡。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,对鸡进行过很多细致地观察。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以及到以后的南郊农场劳动,他都与鸡进行了亲密的接触,特别是在南郊农场工作之余对鸡画了许多素描的经历,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。我对他画的鸡的喜爱要胜过喜爱他的马。他画的鸡赋予了人文意象,鸡的“五德”鲜明地说出了做人的准则。而《雄鸡昂首立东方》则烘托出画家对祖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期盼。更可贵的一点,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作出了大胆地尝试,他依托自己深厚的书法功底,放笔直取物象魂魄,将鸡的雄然之气,英俊外貌鲜明地表现在作品中,并大胆地对鸡嘴、鸡冠、鸡爪进行了夸张,同时将水墨的丰富意象表现在其中,达到了很高的境界。其对鸡嘴、鸡冠、鸡爪的勾勒如行云流水般的酣畅,对鸡身、鸡尾的描述则成竹在胸,落墨恣肆豪放。所有的这些都与他平时生活的积累和刻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。
师鸿的鹰同样显示了他自己的笔墨特点,在他的笔下,雄鹰或极目远瞩、或展翅高飞、或临机欲动、或搏击长空,这些作品都显示了他扎实的笔墨功底,以及与创作思想的统一。
谈到他山水等方面的创作,在这本画册中,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对大自然丰富物象的把握,这种把握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细心观察。如果他画马被称作写马技法的话,那么他的山水、树木的创作同样可以用“写”来概括。他在画山石、松柏的过程中,行笔落墨似虬龙盘动,如狂蹄奔发,作品意态潇洒,气势磅礴。黄山的秀美,孔庙汉柏、嵩阳书院将军柏的渊源流长,吸引他流连忘返地进行观察与写生,画了数以千计的草稿,并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因此,在他的所有作品中,山石、树木的创作也是同样引人入胜的……
师鸿的书法是他全部作品的创作基础,这与智慧的古人提出“书画同源”的理沦是相通的。从鲁仙观渎学堂开始学习书法,到惜阳中学书法学习的跟进,再到师范学校以及到以后的师范大学从师孙信、李智超、王雪涛、蒲松窗等老师学习国画,他一直没有间断对书法艺术的研习。他的作品酣畅中可见书法的笔迹,雄健中可见书法的功力,同时他的作品规避了现在画坛盛行的擦笔画、写生画的弊端,达到了作品与题字、画面与意境、笔墨与气韵的统一。
在师鸿的全部作品中,就题材而论,鹰、鸡、马占相当大的比重,当然画家也涉猎了许多其他的创作对象,例如在这本画册中的鹤、鹿、山水等。就艺术而论,这些作品不但鲜明地展现了师鸿的笔墨技法与技巧,生动地反映了物象的形态与生趣,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品中,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遵循传统纯粹美术主义、崇尚写实主义道路上所作出的探索与努力,并从这些作品中,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笔墨取向与创作思想,以及在涌动的激情下所表现的笔墨魅力。师鸿这本作品集虽然只是他全部作品的冰山一角,但可以客观地反映他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笔墨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。祝愿师鸿先生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,永葆艺术青春。 |